- 2010-06-20
- 張士達/專題報導
鄭文堂導演的《眼淚》年初在台北上映前,其實早已在中南部巡演了近四十場,累積了扎實的評價與口碑,也讓他驚覺許多偏遠鄉下地區的觀眾,竟有令人 驚嘆的「專業」反應。在高雄旗山放映時,曾有位七十幾歲老翁,表示影片讓他想到義大利經典電影《單車失竊記》,並對片中蔡振南洗手所象徵的贖罪意象侃侃而 談。豐富回應讓鄭文堂大呼「太棒了」,決定以後 的片子都要採取這樣的方式巡演。
鄭文堂表示,《眼淚》目前巡演六十幾場下來,實際票房收入約四十幾萬,雖然辛苦仍可算是略有小補,不過重點還是在於讓更多台北以外的人看到電影, 畢竟過去國片只有在台北,才上得了一兩家戲院,中南部民眾就算想看,也根本沒有機會。
鄭文堂認為蔡明亮的電影就很需要也很適合這種方式,一方面因為蔡的電影需要更加努力才能貼近普羅大眾,此外也因為蔡擅長溝通,與群眾互動時 更能發揮直接的力量。
正以首部長片《有一天》在院線上映的新導演侯季然,對於前輩蔡導的作法 則認為:「我非常非常的敬佩,非常非常喜歡蔡明亮,但是我覺得現在這一代的台灣導演很難做蔡明亮,因為你沒有辦法像蔡明亮一樣,在九○年代初期那樣的環境 裡,就拍出奠定自己風格的作品。」
侯季然坦承,《有一天》仍企圖同時兼顧商業與藝術,因此對於蔡明亮無悔的藝術路線相當感佩:「但是我們真的沒有辦法變成他,我們才華也沒有到那個 地步。他不改自己對藝術的堅持,但是他又願意去跟所有的觀眾對話,即使回應是冷漠或謾罵,他都願意勇敢去面對,這就是非常令人佩服的事。」
對於蔡導不計一切要讓人看到作品的努力,侯季然認為:「他並不是作一個自己不相信的東西,然後去祈求別人來喜歡他,而是作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然 後努力去說服別人來懂他的世界。我覺得所有創作者最核心的東西,都還是有話想講,有話想要讓別人聽懂,這樣的東西對我來講是很令人動容的。」
完整報導詳見:
蔡明亮的《臉》感動無數鄉鎮
鄭文堂《眼淚》下鄉 突破國片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