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照.jpg 

印象中,電影我很少看第二次的,因為以前的我總覺得劇情都知道了還看第二次的意義在哪呢?直到後來我再重看了一次<王牌冤家>,還有<有一天>。我明白到電影不只是資訊的傳達而已,因此,不只是「知道」會發生什麼,而是「知道」會發生什麼後,它還「值不值得」你願意再體會一次,一如人生。

看了兩次有一天,第一次看是在金馬奇幻影展上,第二次是侯季然學長回來母校政大在貳零影展的特映會上。第一次在完全不知道劇情的情況下,其實是一頭霧水的,像是片中剛開頭的男女主角,到最後一幕才將整個故事串接起來,然後,恍然大悟。隔天劇情在心中盤旋好久,一直自問要是我和片中的主角一樣,我會做同樣的選擇嗎?第二次看的,我對於劇情還有男主角有更深的認識(同一時間,我有在看張書豪演的那年雨不停國)後再看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侯導後來剪接的手法,還是我看第二遍的關係,好多之前沒注意到的細節都一一浮現了,某個時刻男主角的表情,某個時刻女主角由喜轉悲,某個時刻女主角那「不純粹」的開心或難過,然後好像也因為自己也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所以知道為什麼他們會這樣表現。

在金馬奇幻影展上有觀眾覺得這齣戲像是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王的故事,明明知道事情會往怎麼樣走,但卻無法阻止的悲劇。但我覺得比較像是不斷推石頭上山的薛西佛斯。薛西佛斯,受到眾神的懲罰,必須每日推巨石上山,直到他用盡全力推上山頂之後,只能眼睜睜的看石頭瞬即滑落山底,隔天他又必須推著同樣的巨石上山,日復一日。看似徒然且荒謬。 然而,卡謬卻是這樣說的:


但薛西弗斯揭示了更崇高的真誠,這真誠舉起了巨石而否定了神祇。他也下結論說一切都很好。此後,這沒有主宰的宇宙,在他看來,既非無益的,也不是徒勞的。這石頭的每一顆原子,在這充滿了夜色山上的每一片礦石,它的本身就形成一個世界。掙扎著上山的努力已足以充實人們的心靈。人們必須想像薛西弗斯是快樂的。


薛西佛斯擁抱了他的生命。這電影的動人之處就在於此吧,但更可貴的地方在於其實主角是可以有另外的選擇的但經過思索過後,仍願勇敢的承接命運。


 導演在貳零影展的映後座談說,如果說拍這部片或是愛情片有什麼感想的話,那就是對他而言愛情只存在一個稍縱即逝的當下,過了之後好像就不是了。也許正是那脫離日常瑣碎的神聖性使人著迷,迷戀那個特殊的時刻。但我覺得導演只說了一半,另一半是電影替他說完的。有人說,永恆代表的不是時間的長度,而是情感的深度。在生命中有沒有什麼你深愛的人、事、物值得你重複,並且你願意重複。那個願意的剎那,使得有一天讓每一天的細節煥發著光。

引自http://www.wretch.cc/blog/skykissx/33850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eday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