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黃一平 


…..《有一天》六月四日(明天)就要在台灣上映,我寫這封信,希望如果你在這個周末有空,請到戲院去買票看這部電影。無論你是因為認識侯季然,或你喜歡海報的風格,或是你被預告片、主題曲打動,或是你根本不知道這部電影就要上映。我很誠懇的邀請你去看這部電影,而我能努力的方式,是將這部電影背後一部分的故事說給你聽…..

2009年我在香港電影節,輾轉從朋友口中知道我的大學同學侯季然準備開拍第一部長片,預算只有我在北京辦一場開機記者會的規模。我為他捏了一把冷汗,並且要人帶話給他,處女作需要審慎考慮。

下次聽到消息,是這部電影已經在八八風災的風雨中拍完。

雖然是大學同學,我是2006年左右開始真正熟悉他的。無論是很受肯定的短片《我的747》,拿了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的《星塵15749001》,還有我很喜歡的《購物車男孩》,都是在這一年我才看到。隨後,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知道他籌備拍攝長片,幾個劇本我有幸提前看到,也參與部分電影公司介紹。

說實話,那時我最無感的劇本,就是《有一天》。2007年時,這個劇本還叫做《開往金門的慢船》。後來,我也搭上這艘慢船,也成為我工作生涯,最牽掛的一部電影,也是第一個不斷給我帶來夢想與驚喜的映畫。

我受託在找到發行公司之前,協助柏林影展與香港電影節的宣傳。一個深夜裡,我在北京和他通越洋電話,原意只是職業本能的要收集宣傳資料,卻被《有一天》背後的故事給迷上了。

《有一天》因為結構繁複,在送各種補助案的過程,十分痛苦。最初只有高雄市政府的補助,這筆費用大概在台灣只能拍一部比較貴的MV,侯季然神奇的完成了拍攝。他和製片陳俊蓉,用無比的誠意,讓工作人員願意情義相挺,參與《有一天》。

經濟的拮据,沒有讓侯季然想像中的劇本打折扣。劇本裡,女主角謝欣穎到泳池找張書豪,因而產生情愫的場面,侯季然想像她在一個大落地玻璃前面出現,她的身後陽光燦爛。製片組花了很長時間在台北找泳池,唯一符合他們預算-也就是免費出借的泳池,沒有漂亮的陽光與落地玻璃。夢想在台灣電影的成本裡,本來就是奢侈。侯季然為此和製片爭執了許久。開鏡前兩天,夢想中的泳池,才終於讓他找到。

這是《有一天》拍攝的第一個鏡頭。

swimming pool

兩人的愛情,夢想中的落地窗

「開拍前,我一直很擔心會拍出一部爛片」,侯季然說:「無論是結構、演員的表演,或是攝影等等,只要有一個失誤,就會很難看。第一個鏡頭,就是拍謝欣穎走進泳池,這個鏡頭的光影和謝欣穎的狀態,拍完。我知道,對了,沒有問題了。」

和我認識的導演相比,侯季然對於處女作的夢想很小,他希望能拍好第一個長片,能入選一級影展,電影能用膠片放映,蘇慧倫能唱《有一天》主題曲,然後有更多人看到。在環境和經費的限制下,這些看似簡單的夢想,其實遙不可及。

侯季然

《有一天》導演侯季然

 

侯季然一步一步站到夢想上,而且他沒有夢過的事情也發生了。

11月HD補助拿到,電影終於能轉成膠片。12月柏林入選青年導演論壇,拿到北市影委會和新聞局的補助,讓季然可以帶著兩位演員與到柏林與觀眾見面。只是,《有一天》的主題曲,能不能讓蘇慧倫唱,一直無法跨出第一步。

《有一天》的定名,是侯季然修改《開往金門的慢船》劇本時,聽到已故音樂家盧昌明的歌《有一天》而起的。這首原曲是盧昌明自己唱的,蘇慧倫和他合作極為密切,最能傳達這首曲子的感情。侯季然是這樣想著的。後來在朋友的幫忙介紹下,蘇慧倫唱了這首歌,並且收在片尾。

傳說在錄音室裡,蘇慧倫唱出第一句的時候,製片的眼淚便無法停止。我在北京聽到這個消息,同樣的激動。那是因為,我們看到季然的夢想,一點,一點的實現,而這首歌,是最後一個不可能的夢想。

蘇慧倫錄製[有一天]

蘇慧倫進錄音室錄製主題曲「有一天」

 

神奇的故事沒有結束。

《有一天》確定上映時間後,監製侯孝賢在金馬奇幻影展閉幕典禮再次看完全片。據在場的人描述,侯孝賢看完興奮不已,拉著侯季然等人在餐廳裡聊到天光,並且主動要求再為電影修剪一次。

….前情提要,在侯孝賢提出這個要求之前,《有一天》已經有四個剪接版本,其中有兩個版本,觀眾在高雄電影節、金馬奇幻影展看過。每一次剪輯,要訂剪接室,請剪接師,重新套聲音、音效、字幕,然後重新出拷貝。也就是…錢錢錢錢錢。…

大侯說話了,小侯當然同意。

後來某個深夜,侯季然興奮的在msn上叫我。「侯導剪好了」。我驚。他接著說:「太奇妙了,侯導只動了幾個鏡頭,整個電影的前兩本(約三十分鐘),變得好順暢…蘇慧倫的歌也加進去了,變得非常動人,會哭喔!」他說,在侯導身邊看著他剪輯,覺得自己突然學會了更多,如沐春風。

這時是六月,回首一年之前,季然正埋頭改著劇本,他再怎麼會編劇,也無法想像自己的故事會這樣發展。侯導親自為他剪接電影,這也是他沒發夢奢求的一件事情。更重要的是,離開剪接室時,侯導顯得很滿意,用他獨特的腔調說:「對麼!這樣剪就更好看了。」

《有一天》已經不只是一部侯季然的電影,裡頭承載的他的同事、朋友的祝福,還有前輩的關愛。我常和侯季然說,這部電影是「眾人剪」。每個人看完都會有一個自己的理論,還有剪接的建議。在這些意見背後,都是對他的喜愛和關愛。剪級大師廖慶松,就是看完之後,在剪輯室外主動說願意幫忙剪輯,也逢人就推薦此片,他最後是這部電影的剪輯指導。

影評人聞天祥看了許多次《有一天》,幾乎每個版本都看過,他在柏林影展某個晚餐,突然說起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很特別,你看完的當下,會把理解一次戲裡的時空交錯。但是每隔一段時間回想,你會重組出自己版本的故事,然後再看一次,你又發現不一樣的線索和韻味」。我也是這樣感覺,在我的多次觀影記憶中,重組出無限可能的電影。唯一不變的是一種情懷和感動。

《有一天》在柏林影展觀眾問答時,侯季然每次說到一個數字,現場就會響起一陣很長很長的掌聲。

他是這麼說的:「這部電影,因為預算的限制,拍攝的時間實際上只有十三天。」

有一天首映,兩位主角非常興奮 
 張書豪與謝欣穎在柏林影展首映前與海報合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eday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